从数字座舱设计看车载触控显示的三大演变趋势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席安帝 时间:2018-02-28 09:45

数字座舱 汽车电子 车载显示 数字座舱 汽车电子 车载显示

  作为汽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一步,座舱系统的数字化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特斯拉以17吋超大触控显示屏强势杀入战场,越来越多的老牌汽车厂商也都逐渐意识到座舱系统升级的必要性,大屏及多屏化趋势正愈演愈烈。而作为当前屏幕交互的关键手段,车载触控技术也将在这波潮流的带动下迎来新的“高潮”,2018年有望进一步向中低端汽车市场渗透,加速整个汽车产业迈向数字化触显时代的步伐。

  车载触控更关注安全性 虚实结合设计仍是主流

  在车载触控显示技术的应用上,安全和用户体验是两大核心。深圳市飞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明认为:“就车内座舱而言,屏幕尺寸和位置对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方面也需要讲求更多的优先级。比如,对于车载信息娱乐,要优先考虑驾驶员视线范围内的高清晰、易使用的系统,至于屏幕大小,大屏幕通常更好,因为较大的屏幕面积等于较大的交互区域,因此更容易访问;而针对驾驶员获取重要信息的中控以及数字仪表等,界面则需要尽可能的简洁,强调重点信息即可。”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特斯拉的那种超大型17寸触控屏为代表的大屏全触式集成化方案会成为业界主流?对此,东风汽车某产品设计工程师并不认同:“其实大屏全触摸式的方案并不是只有特斯拉才能办到,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部分车型在使用类似的设计方向了,比如纳智捷的大7、本田的飞度等,都在尝试这个方向,但是个人感觉试水成分居多,短期内并不会成为主流。而且,即便是最好的触摸屏也不能够提供按钮或者旋钮的感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BMW 7系,BMW 7系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除了有标准的旋转iDrive拨盘以外,还推出了手势控制功能,并配备了BMW触摸屏。但在测试的过程中,所有测试人员都尝试了新的操作方式,但最终还是使用最为熟悉的拨盘来浏览中心屏幕。因此,目前大多数主流车厂考虑到驾驶员操作习惯以及安全性问题,还是不太敢像特斯拉那样轻易将拨盘以及按键直接去掉,改用全触摸式的设计。”

  而且,在技术层面上,该工程师进一步补充到:“特斯拉的解决方案是将全部操作挪到系统里,通过触摸屏去控制,这需要非常强大的研发能力去开发一个车载操作系统,并且将汽车的各种操控全部集成进去,它的成本要远远大于那个显示屏的成本。也许这个成本放在上汽五菱上,由于销量巨大(每年在国内卖的五菱汽车超过100万)成本会递减,但对普通品牌(甚至特斯拉这种销量不大)的车来讲,不是每个车主都能负担得起这个成本的。而且,高额的装载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厂家的定价空间,最终会影响该车型的市场销量。假设这套系统的装车成本是4万(保守估计,算上研发及匹配以及后续服务体系支撑肯定只多不少),那么想象一下东风启辰装上它之后,从原价6.9万涨到10.9万甚至11万,再比如吉利博越现价15万,装了之后可能直接涨到20万。而那些传统汽车厂商热销的绝大部分车型都是在30万以下的,突然为了一个装备增加数万成本是致命的。”

  那当前的车载触控究竟该如何融入到智能座舱系统中呢?他认为:“虽然不排除未来会逐步实现取代,但当前的主流趋势仍然是融合,即将物理旋钮与液晶触摸屏通过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这一设计理念在路虎星脉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从直观感受看,路虎的两枚标志性的物理旋钮像是'长'在了揽胜星脉下方液晶屏上,这种结合带来的原生感,物理按键的质感和虚拟触摸的科技感,对于用户而言是更一体化的使用体验。而下一阶段,可能会进一步向融合方向迈进,例如最新一代沃尔沃XC90进一步将中控台上的实体按键削减到8个,其余功能全部集成在屏幕内的Sensus系统之上。而最终,等到技术更为成熟之时,才能真正走到完全融合的阶段。”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