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场景齐推! AI语音“芯”身价“暴涨”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席安帝 时间:2018-07-06 10:16

AI 智能语音 芯片

  7月4日,Baidu Create 2018 AI开发者大会在京召开,百度CEO李彦宏宣布推出由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提供超越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性能30倍的业内最高设计算力。继阿里中天微、云知声、Rokid、出门问问以及思必驰之后,百度接棒了国内厂商自研AI芯的“火炬”。

  为何越来越多的厂商竞相自研AI通用/专用芯片?日前,于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举办的2018中国集成电路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是德科技杜吉伟表示,“进入AI时代,相关应用对海量数据及高速算力的需求将远超现有CPU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多的功能需要借由CPU以外的模块来完成。随着AI类应用的不断增长,未来市场对FPGA、GPU、TPU以及ASIC这类的专用处理器的需求会激增,尤其是ASIC这类的专用AI芯片,应用及服务的定制化将使得这类芯片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我们近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厂商争相自研专用AI芯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语音识别应用场景的火爆,也给了越来越多厂商自研AI语音专用芯片的信心,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以及车载等市场的不断刺激下,专用智能语音芯片成为当下国内AI芯片领域的“爆品”。

  智能家居:AI语音芯“第一站”

  智能家居是语音交互的首发应用场景,主打AIoT的概念,近年来在几款爆品的持续推动下迎来市场增长的高潮。尤其是智能音箱这款单品,在阿里、京东以及小米等巨头的推动下市场增长速度异常迅猛,深圳市微纳感知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程刚告诉记者:“目前智能语音生态已非常全面,并广泛应用于诸如智能音箱和机器人这类产品当中。据统计,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总量达到33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200亿美元,随着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井喷,加之越来越多巨头的入局,预计2018年将破5600万台,未来三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将保持在50%左右。”

  如此大的市场背后,智能音箱中的芯片方案也开始由通用转为使用专用语音芯片,比如,2017年阿里推出的天猫精灵就使用了联发科MT8516语音芯片,而小米小爱音箱则使用了晶晨A113芯片。今年,随着云知声、Rokid、出门问问等厂商专用AI语音芯片的落地,智能音箱领域通用“芯”向专用“芯”过渡的趋势日益明显。

  另一方面,作为智能家居第二大爆品市场,智能机器人场景的语音交互也正愈演愈烈,不过目前仍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深圳市微纳感知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程刚表示:“去年,我们发布了面向语音增强和语音交互市场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领域和优必选达成了战略合作,为他们提供完整的不同机器人的声学解决方案。相比普通智能音箱,机器人本身的声学结构很复杂,结构件经常运动而且会发出很多声音,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如何克服复杂环境噪声、混响声、设备回声以及舵机噪音等,这就需要在波束成形、声源定位、噪声抑制、回声消除以及混响处理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不过目前,在这些领域我们已经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车载语音应用成长迅速 AI“芯”落地迫在眉睫

  除了智能家居场景外,对当前所有以智能语音交互为核心业务的厂商来说,车载市场无疑是另一大“沃土”。继阿里和上汽的荣威系列之后,如今红旗、北汽、长安以及比亚迪等越来越多的国内车厂也都开始陆续将语音交互功能“搬上”量产车,比如长安与腾讯最新合作发布的欧尚A800、东风启辰与科大讯飞合作的启辰D60、北汽新发布的绅宝D50等等,都采用了诸多国内顶级的车载语音交互方案。

  近两年,语音交互成为各大汽车厂商集中发力的主要战场,无论是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老牌车厂们都十分看重语音交互对整车体验升级的价值。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表示:“相比按键和触屏交互而言,智能语音交互势必会成为未来车载互联系统的核心,也是当前业内公认最能保证驾驶员安全驾驶和更便捷的交互方式,语音交互智能化和自学能力已成为当前车载芯片设计领域的一大重要规范。今年3月份,我们和吉利汽车共同打造了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截止目前已经有20万吉利用户体验到这款智能语音交互座舱系统,据用户调研来看体验都非常不错,预计未来该系统会逐渐铺开到更多的量产车型上,在更多车联网相关应用的加持下,车载市场对智能语音芯片的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攀升,待到5G时代可能会进一步上探到百万甚至千万量级。”

  就在不久前,云知声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面向IoT领域的AI语音智能芯片“雨燕”,在本次中国集成电路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云知声IoT事业部副总裁康恒也进一步透露,云知声的AI“芯”自研路线是特定场景切入,结合细分化的应用场景做逐步扩展,从而延伸到更多的领域。“雨燕”只是云知声自研AI芯片的第一步,2019年云知声将发布具备多模态(比如场景识别以及人脸识别这类技术)、算力数量级成倍提升的车规级AI语音交互芯片“雪豹”,布局智能车载市场。随着越来越多车载语音交互量产车的落地,未来车载芯片设计领域也必然会把语音交互功能作为一大重要板块进行集成,相应的市面上也能看到更多类型的芯片产品陆续出现。

  不过,从自研芯片成本以及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编者认为,虽然语音类应用的市场正徐徐打开,但总体来看市场体量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AI芯高昂的研发成本毋庸置疑,对需求方而言自然也希望能以更低的成本尽可能大范围的普及应用,但显然这对于当前AI芯片厂商还不太现实,因此如何平衡成本与市场需求是当下芯片开发商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出货量支撑,又不能够找到其他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这块市场及应用,对于绝大多数自研AI芯片的创业公司来说,无疑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责编:振鹏)



本文为华强电子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分享到: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