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商业化之战 一定会影响未来的科技巨头格局和产业变革
风口总会过去,概念总会失效,但是服务型机器人作为人类的科技梦想却一步步接近现实。
近期举行的GTC China 2018大会上,黄仁勋宣布了一系列英伟达最新产品与合作,其中美团、菜鸟、京东、优地科技等基于英伟达AGX芯片打造无人物流/外卖机器人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这也是聚集中美两国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关注的重点领域。
BAT杀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共同选择:2B市场
机器人概念在中国市场也曾遇到资本热炒和产业狂飙。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7%。
但产业从业者很快发现,to C机器人市场热度急转而下,大量产品积压,资本也变得日趋谨慎。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器人创业企业融资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金额也普遍在千万元以下,大量“追风口”的企业正被快速洗牌出局。
即使强如BAT,也在服务型机器人经历了不断碰壁的探索过程:
百度在2014年推出了小度机器人,并在卫视热门综艺节目《芝麻开门》、《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中亮相,甚至一度登陆春晚。不过百度机器人目前并没有直接用于正式商业场景应用,仅在百度科技园区作为AI迎宾角色,通过语音互动帮助用户查询相关信息,并且小范围移动。
除此之外百度还与KF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推出了“KFC Orginal +”概念店,主要通过语音互动进行点餐。按照百度当初的设想,百度机器人未来可以为顾客点餐、配餐、送餐,不过现场嘈杂的语音环境会给机器语音识别带来较大的影响,而百度外卖之后“外嫁”饿了么,更是让百度缺乏一个直接试商用的环境。2018年1月,百度研究院宣布设立“商业智能实验室”和“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目前百度更多精力用于无人驾驶,语音识别与互动等AI技术则更多被用作平台性能对外开放,比如智能音箱产品。
腾讯于2018年3月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目标推动“更自主的机器人”产品创新。除此之外,腾讯还投资了超过10家机器人初创公司,包括2017年参投了美国加州送餐机器人公司Marble的A轮融资。
阿里曾经在2016年6月成立了机器人公司,初期的设想是引入日本软银的Pepper机器人,通过制造(富士康)-设计(软银)-运营(阿里)的方式完成服务型机器人在中国的落地,不过这一项目已经在2017年中止。2018年9月的杭州云栖大会“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新一代机器人:“天猫精灵太空蛋”和“天猫精灵太空梭”,前者目前服务于阿里自己的未来酒店,作为酒店生活管家服务使用,后者目标服务医院等专业服务行业,目前还未商用。
由此可以看出,包括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内,普遍将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将B端转移。并且随着BAT在2018下半年陆续完成调整组织架构,纷纷加强to B业务延展, 专业服务型机器人在to B领域的应用普及,已经开始成为产业共识。
回归商业本质:技术创新+服务场景
服务机器人能否获得to B市场认同,一是技术发展和产品体验要达到客户预期,另一个是必须契合用户粘性较高的用户服务场景。
也就是说,这同样是一个B2B2C的生意,对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量产制造、产品性能、客户需求对接、性价比、售后服务等都提出了较高的门槛要求。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大志对此表示:“服务机器人行业,做噱头不行,炒概念也不行,噱头和概念多了不落地,漂浮在空中的就会是泡沫。只有在现实当中有真实的实现场景,并在生活中被大家所普遍使用的,才是有价值的服务机器人,才经得起考验和洗牌。当然,想要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还需要把机器人的性能做得更好,价格也要更亲民。”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大志
GTC China 2018大会上展出了多款室外配送机器人,其中就有一台来自优地科技。该款机器人搭载了NVIDIA Xavier模组,也成为此次大会被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重点提及的机器人创新与普及产品。
相比美国,中国具有全球最发达的O2O快递与电商物流体系,并且拥有全球最具创新性的机器人企业和完整供应链,非常适合服务型机器人的商业模式探索与落地。
在此之前,美团、京东、阿里菜鸟都展出了自己的外卖/物流机器人,甚至是无人机。优地科技就是美团无人开放配送平台的首批伙伴之一。
优地科技获得英伟达、美团等核心合作伙伴的认可,并不偶然:
首先是技术研发实力。优地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进行机器人开发的企业之一。早期主要作为英伟达技术方案解决商,为其提供在中国市场的软硬件定制服务,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优地科技锻炼出一支研发实力很强的技术团队,对英伟达技术方案特点的理解也更为透彻,同时也洞察到了中国市场正在迎来to B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机遇。2015年,优地科技开始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刘大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此表示:“我们认为机器人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很好的结合我们之前在嵌入式领域积累的经验。”
更加专注。与BAT和其他to C机器人创业企业相比,优地科技一直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行走方面。优地服务机器人的行走部分都基于自主研发,包括slam算法、电子设计、底盘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等都拥有核心技术,这让优地的机器人产品更加具有差异化优势。另一好处是,相比其他企业,优地科技的产品可以基于英伟达的最新技术迭代,性能和体验更好,同时可以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能力。
贴近客户需求与用户体验。与很多机器人创业企业没有清晰的目标用户群相比,优地科技在产品研发中非常强调真实场景与使用刚需。2016年5月优地推出第一代产品“优小妹”,基于NVIDIA Jetson平台开发,主要应用于KTV、餐馆、医院等室内场景,具有人脸识别、智能语音、运输物品、订餐送餐等功能,并且利用自有视觉、激光雷达、AI算法,可以在正常走速的情况下实现准确的灵活避障。以KTV为例,“优小妹”经常成为“网红服务员”,甚至不乏娱乐明星与其互动,进行拍照合影。截止至目前,优地科技已拿下数百家全国连锁KTV客户,机器人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等全国各地。
优地在GTC China 2018展示的室外配送机器人,是专门为室外场景研发的餐饮配送机器人。刘大志认为,目前市面上很多送餐机器人还保持人形设计,一次性送餐量很少,工作效率非常低,并且难以应对室外路面上的复杂环境。优地室外配送机器人搭载NVIDIA Xavier模组,更好的实现了机器人的边缘算力和深度学习问题,结合优地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方案(基于多传感器组合Slam算法建图导航决策和红绿灯视觉识别),再加上机身的6个摄像头,可多角度迅速识别周边环境及路况并实时作路径规划,行走速度比人略快,并可利用双轮差速实现原地转弯。在遇到行人或障碍物时,机器人会自动降速并重新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如需搭乘电梯,机器人还会通过感知电梯拥挤程度,智能做出是否搭乘的判断。
为了尽可能多的提高一次性送餐量,优地室外配送机器人设计有四个置物箱,外卖人员可通过扫码打开置物箱放置餐食,箱门会自动关闭。到达指定点后机器人通过短信形式告知用户取餐,用户输入短信中的取餐码即可取出物品,独立的存储空间确保配送过程的安全、卫生。目前优地科技与美团已计划在封闭的园区、校园、养老院、别墅区等三公里以内的送餐场景进行实地测试,相信很快就会完成更多城市的真正商用落地。
成本优势。除了技术体验与服务场景,使用成本同样是机器人初期的应用普及的重要决定因素。以中国外卖服务行业为例,普遍存在流动性大、路面安全隐患、人工成本逐年快速上升的问题。根据美团IPO公布的数据,其日均活跃骑手数量高达50万人,2017年美团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了约29亿单配送,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如果可以通过外卖机器人,解决大部分三公里以内场景的送餐需求,结合美团的AI路径规划算法,就可以通过一次投入整体摊薄成本,提升智能配送效率,同时解决目前被诟病的交通安全问题。美团在招股书中也透露称:未来将加强使用“基于AI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无人驾驶配送车”。
除此之外,据刘大志透露,优地科技的企业使命就是“让劳动者不再劳累”,优地科技已推出机器人租赁服务,并倾向于把底盘或者云服务能力销售给厂家或是代理,进一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机器人成本单价和客户使用门槛,共同推动服务机器人应用普及。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估计,2018-2020年期间,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量会增加到1210万台;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
机器人商业化拐点正在到来
机器人是人类的梦想,也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最大的技术推动力是智能制造、传感器技术、AI与大数据,还有即将到来的5G。比如室外配送机器人,要进入非封闭区域的公开道路,必须实现相比人类的反应速度,甚至是超出人类器官感知。那么就不是非单个机器人传感器的进步,而是涉及到整个智能城市感知网络的改造。比如外卖机器人通过红绿灯,躲避高速运动的车辆、行人或者宠物,或者预判前方数公里以为的道路拥堵和人流,除了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更重要是万物互联下产生的提前预判和超视距感知。而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高吞吐量特点,以及与AI、IoT技术的互相融合,将加速机器人商业化拐点的到来。
这也是全球几乎所有科技企业都重金投入机器人产业创新的原因。
在这场关乎未来商业的竞争中,关键的是如何踏准每一次重要技术更新,贴近to B客户的需求,共同去打造令to C用户满意的服务体验。优地科技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创新力量,也正在引发更多巨头和资本的关注。即使在资本寒冬期,优地科技在2018年4月获得了由元禾润新和君联资本联合领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在此之前,优地科技还获得了来自UT斯达康的天使轮融资,以及新恒基与科大讯飞的A轮投资。
随着BAT新的组织和业务调整完成,2019年也同样可以看到服务机器人在to B领域应用落地的全面加速。
可以预期,这场机器人商业化之战,一定会影响未来的科技巨头格局和产业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商业传奇上演。
- •Melexis发布突破性Arcminaxis位置感应技术及产品,专为机器人关节打造2024-11-11
- •AI 大模型迈向多模态,助力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实现创新2024-10-24
- •机器人巨头发那科的产业布局及投资版图2024-03-14
- •年均增长200%!一家电力电子机器人No.1厂商2023-08-18
- •出货数百万颗!这家AI芯片大厂助力打造爆款机器人2023-08-11
- •出货数百万颗!这家AI芯片大厂助力打造爆款机器人2023-08-04
- •搭载“银牛3D视觉模组”的深紫外线消杀机器人,为北京冬奥保驾护航2022-03-16
- •Melexis赋予机器人触觉能力2022-02-17
- •黑芝麻智能与国汽朴津“官宣” 将携手打造机器人智能大脑平台2022-01-18
- •集度汽车百日谈:百度准备造辆什么车?一个“四轮机器人”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