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缺芯催化“傻瓜机”,MCU国产替代与供需逻辑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June 时间:2021-04-26 19:07

家电缺芯 MCU 国产替代

全球芯片短缺危机,正逐步从汽车、消费电子行业蔓延到家用电器领域。

近半年芯片紧缺的因素是多样的,但终究还是由于上游晶圆厂产能不足,而企业仍在疯狂抢购这两个主要原因而导致的。国际半导体大厂和业内已有共识,半导体产能短缺现象,2023年前恐无法缓解。

TC7.jpg

而晶圆代工需求进一步爆发,这让部分IDM厂商也按捺不住了,如英特尔将重回晶圆代工产业,海力士也将扩大投入晶圆代工事业。

实际上,家电芯片的价格也在普遍上涨,甚至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左右备货,这也是今年空调、彩电等家电不断涨价的重要原因。

近几天,央视财经还专门针对小家电缺芯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英国《金融时报》今日的报道也指出,亚洲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在经受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的双重煎熬。

JD2.jpg

失衡根源与家电重回“傻瓜机”,缺芯助力国产替代、升级

由于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MCU仍处于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现在主要的家电芯片企业,包括国内外MCU大厂的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毕竟,晶圆制造商往往更加“偏爱”高利润产品,小家电一般采用8位MCU,大家电一般采用32位MCU,价格在几毛钱到几元,毛利率也有限。因此,低利润家电的芯片自然被排到了最后。

JD3.jpg

日前,国内微控制芯片厂商灵动微、瑞芯微、瑞纳捷、敏矽微等厂商先后发布调涨通知;而盛群半导体和义隆电子等大厂也已经开始暂停接单。

实际上,虽然订单很多,但是受到晶圆以及封装资源紧缺且费用大幅上涨的影响,他们的产能也一时不能跟上,因此不得不放弃一些订单。

实际上,在车用MCU缺货压力仍未缓解的现状之下,MCU龙头厂商的产能也在向其倾斜,此消彼长,这也继续导致家电等领域MCU出货减少。

JD4.jpg

除了大众熟知的电视之外,编者今天获悉,空调电脑板芯片现在需要提前半年备货,甚至达到一年之久,比以往延长了3-5倍左右。而芯片价格相对去年上涨了20%左右。

再例如冰箱行业,缺芯的主要影响是PCB板,目前PCB板有20%左右的供应缺口。实际上,对于来年新的订单,芯片供应假若还不能落实,上游线路板供应商也不敢贸然接单,所以,提前做好来年订单的芯片预订就非常重要了。

因此,有实力的家电终端厂商囤积芯片的力度在加大,主要是格力、美的和海尔等。不过,其他实力较弱的终端企业,无疑是这场“缺芯之战”中最大的失利者。

11.jpg

编者认为,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更考验的是一个公司对抗供应链等风险的能力,大公司将更容易获得产能和资源,小公司就处处显得被动了。

除此之外,芯片供应短缺也已影响到洗衣机、烤面包机等低利润家电产品。从一些国际电视、空调大厂的反馈来看,鉴于部分关键部件越来越紧缺,只能采用加价的方式获取优先权。因此,这自然让家电厂商继续增加整机商品的价格,五一长假购物旺季即将到来,显然,最终零部件的成本增加将转嫁给消费者。

11.jpg

而对于电风扇、洗衣机这类家电产业链,部分终端厂商“闻芯色变”,也早已未雨绸缪,甚至来年会考虑部分产品改用机械式(手动)去替代电子式。

不过,对于相对低端的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尽管目前国内供应也有一定的份额。但本土化配套率仅在5%的较低水平,家电产品中大部分的芯片仍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产空调MCU超过七成来自于瑞萨、英飞凌、TI、NXP等国外大厂。

CS4.jpg

然而,知耻而后勇,这能催化国内家电龙头加快自研芯片的决心。上月,在AWE上,格力、美的、长虹、海信等国内家电巨头纷纷展示出其“芯”成绩。今年将是中国家电龙头企业自研芯片大规模应用的一年,但也是一个关键考核的时机,尽管家电芯片加快国产化已是大势所趋,投资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避免恶性竞争。

毕竟,目前进口芯片在供应上都出现短缺问题,部分芯片即便有钱也拿不到货。不过,供应紧张也有望加速芯片领域国产替代,有小家电厂商已经开始考虑用国产替代等方式,来解决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

JD1.jpg

 不管如何,总的来说,未来5-10年间,国内家电产业将由原来求速粗放的模式,向高端、创新的模式转型。通过自研芯片,促进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以创造更多价值。虽然当下智能化家电的芯片短缺会让行业带来一些阴影,但从长远来看,未来家电业大量需求的始终是相对成熟的半导体制程,买方市场的形态必然是长期存在。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