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国:中芯国际要用最短时间做到30亿美元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11-05-27 11:11

 王宁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及工程系博士,拥有30多年的半导体行业经验,是全球半导体业内著名资深专才,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王宁国回到中国大陆担任华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华虹集团附属公司华虹NEC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加盟华虹集团前,他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任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负责全亚洲地区的业务策略、计划及执行,并特别专注于全球的基建建设。在加入应用材料公司之前,王宁国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王宁国个人拥有100多项专利。2011年3月,王宁国当选为全球半导体联盟(GSA)董事。

  王宁国于2009年11月被聘请担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时 间:2011年4月15日
  地 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对话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长 王宁国

  中国电子报社副总编辑 任爱青

  卖工艺还要卖产品

  任爱青:中芯国际如何通过加快高端制程的研发,既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又提高公司的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王宁国:在进入0.13微米节点的时候,也就是在中芯国际上市前后,我们与世界最先进企业的差距只有两年,当时还能实现赢利。但在进入12英寸90纳米节点之后,差距被拉大到3年,我们必须承担较低的毛利率和较高的折旧费用,因此公司就非常难赢利了。近两年中芯在IP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采取了自主研发、必要引进和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研发制程。但是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依然是中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芯国际65纳米/55纳米工艺已经实现量产,公司的工艺涵盖从0.35微米到55纳米,今年年底,增加40纳米和45纳米的少量量产。2011年~2012年,45纳米/40纳米工艺将实现量产,而2013年~2014年,中芯国际的32纳米/28纳米工艺也将实现量产。中芯国际希望到45纳米节点时能把差距缩小到两年,到32纳米节点时能把差距缩小到1年~1年半。

  任爱青:20纳米有规划吗?

  王宁国:目前20纳米还没有规划,但以现在的工艺规划,公司做到50亿美元的规模没有问题。

  任爱青:随着More than Moore时代的到来,中芯国际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将采取什么新的策略?

  王宁国:在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90纳米和90纳米以下与90纳米以上的营业额几乎相同,各占50%。也就是说,12英寸晶圆产生的价值与8英寸和6英寸晶圆加起来产生的价值相当。而到2013年,90纳米以下产品在半导体营业额中的比例将增加到60%,这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中,采用半导体器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不但对混合电路、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和数模混合产品有大量的需求,对应用处理器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且各种不同功能的器件会集成到SoC平台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我们在优化产品组合时,虽然要追求产品的总量,但是也必须有SoC。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产品来卖,而不是只卖工艺的话,这些市场需求会非常稳定,我们的产能利用率也得到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这些产品大部分在8英寸晶圆线上制造,将来会采用90纳米的工艺并向12英寸线过渡。

  任爱青:中芯国际在射频、电源管理、图像传感器等产品工艺方面已投入了不少人力进行研发,是否有计划进一步转向12英寸线制造?

  王宁国:推动这一进程和研发28纳米/32纳米技术完全不同,不仅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还需要具备SoC设计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能快速提供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我们在6个月以前就开始行动,将市场营销和SoC的推动结合起来。

  未来5年销售额平均增长25%

  任爱青:自2009年11月上任以来,今年3月你首次带领中芯国际新管理团队正式亮相,并宣布未来5年中芯国际年销售额将保持至少25%的增长,到2015年达到50亿美元。对此,业界的反响非常热烈。我们知道,中芯国际在上市5年之后,2010财年首次赢利。请问中芯国际的这个发展规划是否太过激进?

  王宁国:计划要有,但也要随时调整,因为市场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像日本地震对半导体产业就会有影响。我们讲5年平均增长25%,并不是每年都增长25%。比如去年增长了45%,如果今年只增长一位数的话,平均增长也是25%。

  我们首先要把公司做到30亿美元的规模,因为只有达到了这个规模,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我们的现金流会增加,至少能达到十几亿美元。另外,资产价值也会提升,这样抵押贷款也很容易。如果再有一部分国家或是海外投资,我们就可以解决资金的难题。但是从现在的规模做到30亿美元是个很难的关口,先要做到20亿美元,再从20亿美元跳到30亿美元。希望在2014年28纳米工艺出来后,我们能超越3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我们现在是从第三梯队向第二梯队跨越,当然还要把握好时间点。做到50亿美元以后,我们大概可以进入第二梯队。

  任爱青:有许多业界专家都认为,中芯国际要进入第二梯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问题,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王宁国:这确实是很困难的一点。目前北京工厂扩产所需的资金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但应该说比较有把握。这项融资完成后,也只是解决了今年的问题,明年还会有另外的挑战。如果公司上轨道后,能够持续赢利,在国际上有了信誉,融资就比较容易。

  任爱青:根据中芯国际扩大产能的规划,未来几年的投入预计达120亿美元。你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解决公司的资金难题?

  王宁国: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才会有现金流。一般而言,超过50%的公司是靠现金流来投入的。此外还需要贷款,因为这个产业很多的资金是投入在设备上的,因此我们希望融资的第二个渠道就是贷款。股权投资是最后的一种途径,增发股票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进而会引发投资者的不满。基于此,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公司的规模做到30亿美元。

  一边跑路一边修车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