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国:中芯国际要用最短时间做到30亿美元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时间:2011-05-27 11:11

 任爱青:虽然说2010年的半导体市场非常好,但在当时公司既面临亏损压力,前景和方向又不明朗的情况下,你一定是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公司才实现了赢利。

  王宁国:我刚上任时,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时我就在想,公司要赢利首先必须有一个很强的团队,制造、科技、财务、HR、PR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那时公司还没有明确分工的专业人才和领导人,因此最初的6个月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组建专业团队。另外,公司继续赢利是个很大的挑战,用钱也要很谨慎。我觉得目前公司正处于“一边跑路一边修车”的状态。

  任爱青:你上任后,推出了“机构精简计划”,“自上而下”进行机构重组和融合,裁撤了部分员工,同时提高了员工待遇。请问你在推行这项计划时遇到什么阻力和矛盾,又是如何化解的?

  王宁国:其实还比较容易,有很多方式。有的人愿意退休,有的人退休后仍住着中芯国际的房子。另外,有的人也会感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自己的岗位不吻合,在新的管理团队入驻后,他们也想换工作和环境。我们对离职的员工都有特别的遣散费及退休金,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很平和地解决了。但目前如果按人均营业额来计算的话,中芯国际的人员还是要比第一、第二梯队的公司多。

  任爱青: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王宁国:我们不但新雇员工要特别慎重,而且要把现有员工的薪资提高至市场的水准,让员工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员工的数量。另外,现在招聘操作工不太容易,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实现全自动化就变得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任爱青:你刚刚谈到公司实现持续赢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方面,将采取什么策略?

  王宁国:我个人感觉要能够持续赢利,有几点必须做到:第一点是我们的领导力必须提升,而且不是一个人的领导力,是各部门的领导力都要提升。另外,要保护我们的IP,要保护公司的利益,法律方面也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也必须有很强的领导力,组织才能够健全。第二点是优化产品的组合。中芯国际12英寸厂要完成65纳米/55纳米、45纳米/40纳米、32纳米/28纳米三级跳,8英寸厂要在已有相当基础的特色工艺上下工夫。第三点是提高营运的效率,加大科技的投入。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代工的增长率将比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所以,对中芯国际来说,科技的投入非常重要,投入的时间点非常重要,而且我们是从后面往前面追,所以要急行军。

  任爱青:对于中芯国际来说,既要持续实现赢利,又要不断扩充产能,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王宁国:我们希望成为中国设计公司的第一供应商、国外设计公司的首选第二供应商,但这两个目标要在同一时间实现,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产能还没有那么大,IP还不够丰富,工艺也不够完善,客户和我们工艺的对接还需磨合。另外,还有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种时候就不能随便扩产,但是同时也要很机动,要稳。这掌握起来比较难,所以每个星期都要分析产能和客户的需要,并随时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如果扩产太快太冒进而产能又不能跟上的话,不仅要付折旧费用,实现持续赢利也很难。但如果不扩产到一定规模,也很难达到赢利点,所以这是一对矛盾。我们一般可以预见到一年的订单情况,并提前一年时间做产能的准备。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并随着时间变化不断调整,扩大产能绩效。

  合纵连横追求叠加效应

  任爱青:我们知道,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化特征非常明显,中芯国际的订单也大部分来自国外。中芯国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与中国半导体产业一起成长?

  王宁国:在去年16.8亿美元的中国大陆代工市场中,我们占了30%的份额。希望中国大陆的代工市场2015年增长到50亿美元,而我们也希望能够拿到50%的份额。假如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扩大产能不但能实现经济效应,也能缓解产能不能填满的压力。我们希望依靠中国的设计公司订单来扩大产能。

  中国的设计公司有好几百家,但能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形成规模效应的也就是十几家到20家,这些主流的设计公司还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联合或整合。几家做不同产品的设计公司可以联合起来,都卖给同一家系统整机企业。如果说设计公司可以连横的话,我们就可以合纵,与几个联合起来的设计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把成本降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他们变得更强大之后,对市场的把控会更准确,对系统厂商的谈判能力会更强。如果将来真能形成5~7个合纵连横的产品系列和客户群,那中国的IC产业就真的可以做起来了。而且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的产能也可以利用得很好。

  任爱青:目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规模还很小,也面临产品同质化、持续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业的前景?

  王宁国:我认为中国大陆的设计公司会壮大。中国台湾的设计业在过去20年能发展起来,是靠很多留学生的回归。现在有许多华人在中生代、年轻代的美国半导体公司里做设计,有的公司甚至有上千的华人,这些华人一旦回国加入国内的设计业,他们带来的知识和经验都是28纳米、32纳米、45纳米等高端领域的,很快就可以把大陆的设计业带起来。我相信,中国大陆的设计公司一定会发展起来。我们现在就要与他们加深合作。

  任爱青:会对中国大陆的IC设计公司提供特别的支持吗?

  王宁国:虽然我们的IP目前还无法和一流公司相比,但我们在加强,政府在这方面对我们也有很多支持。另外,与设计公司合纵连横,可以吸引IP。尤其是地域上的接近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态度和速度方面我们绝对会是第一,其他硬件条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善。产能方面,只要我们有规划,和设计公司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与默契,我们可以保证他们所需的产能。

  任爱青: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业虽然在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但在进入主流生产线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设备企业也抱怨芯片制造企业给他们的支持不够。你觉得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今后应该如何发展?

  王宁国:对设备业的支持我们在积极进行,但设备的认证过程会很慢。不管怎样,在“02专项”里,中芯国际有这个使命去帮助设备业快速验证,并完成整个采购流程工作。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半导体设备业的发展历程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艰难的过程。设备与制造业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有水的地方鱼才能活。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起来了,设备业自然就好做。但在目前国内制造业规模小、市场有限的情形下,中国的设备企业需要“走出去”。

  同行合作竞争是很好的方式

  任爱青:目前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毛利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竞争无法规避,尤其是台积电正在扩大上海工厂的规模。中芯国际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王宁国:竞争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好在台积电上海工厂不是用28纳米和我们竞争,他们能做的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竞争。而且我们与中国客户的关系很好,我们可以像虚拟的IDM一样,与客户更紧密合作,在诚信的基础上与客户共同成长。所以,我们赢得竞争的机会很大。

  任爱青:对中芯国际而言,竞争来自各个方面。不但有台积电,也有中国大陆的其他晶圆制造企业。你如何看待竞争?

  王宁国:市场很大,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将来发展很快,多几个竞争对手也没关系。对于竞争,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国内的企业不要恶性竞争,比如打价格战,会给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一点我们坚决不做。另外,我们应该通过服务质量、科技水平、赢利能力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任爱青:中国的芯片制造业虽然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扩大都很快,但整体实力还很弱。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你认为中国几家芯片制造企业有无可能进一步整合做大,联手抗争?

  王宁国:有许多专家都有这种想法,也都在呼吁。从我来说,我可以站在产业的高度,但我的责任在企业,我首先要考虑把企业做好,然后再想如何发挥作用去帮助其他的企业。说到与我们同类型的企业是否要整合,很难讲,如果真要整合成一家公司,与国家的法规和各企业的利益都有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大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多地合作,合作竞争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可以办得到的。例如,我们受益于“02专项”做出来的IP,都可以与合作单位共享。

  任爱青: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芯国际也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你如何评价中芯国际的现状,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宁国:说到挑战,融资是一个,另外就是如何吸收更有创意的人才,还有就是企业文化。我们一直讲自主创新,但目前做得还很不够。一定要有自由度才能自主创新,这与企业的文化和观念很有关系。假如一个企业在追赶阶段,总是急行军,没有时间喘气,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自主创新。我们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营造出适合自主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另外,希望产学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好02专项的平台,加快自主创新。

  任爱青:我们知道回中国之前,你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有很高的职位,也有很优厚的待遇,而且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正式退休。无论是之前的华虹集团还是现在的中芯国际,在常人看来都是艰难的选择和艰巨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力量和信念促使你做出这一选择的?

  王宁国:我已经做了25年,无所谓早一年退休,当然到期退休会有一些待遇。但那个时候华虹集团请我回来,当时我想换个环境,做点事情,也觉得上马12英寸线这件事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决定回来了。但做了一年半以后,资金还没有落实,我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必要,就选择了离开。好在现在这件事情终于在华力实现了,但如果那时候能投下去,机会会更好。当然现在也不是就失掉了机会,只是晚了5年。

  我到中芯国际快一年半了,最近更深刻地感觉到能够创立中芯国际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常常会想到它的艰难。我希望能够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也就是说把现在已经有规模的中芯国际做强做大,与中国的IC产业一起成长。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