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内存产业又陷崩盘危机 供应链艰难自救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 时间:2012-01-11 17:55
继2010年年中实现30纳米级内存芯片的量产后,2011年9月底,三星又成为全球首家量产20纳米级产品的企业。紧跟三星脚步,海力士30纳米内存芯片级产品也已经实现了量产。
对于相对弱小的美、日和中国台湾地区厂商来说,技术升级不但是度过眼下危机的需要,也是继续生存下去不至于被韩国对手打垮的需要。
尔必达在2010年年底量产30纳米级内存芯片,借此提高成本竞争力,扩大市占率。据悉,相较于先期的40纳米制程,使用新制程后每片晶圆所产出的芯片数可增加45%左右,生产成本可降低约30%。去年7月,该公司开始试产25纳米产品。此外,尔必达还计划通过合资子公司瑞晶来提高30纳米级产品的产量。
台系厂商的主要制程仍以40/50纳米级为主,目前业者也在抓紧追赶国际大厂。瑞晶为向30纳米制程转换准备投入18.15亿新台币,并计划到2011年年底时单月产能达到8.8万片,成为进展最快的台系厂商。华亚科的目标则是在2012年正式量产基于30纳米技术的产品。
不过,韩国东阳证券的分析师ParkHyun认为,内存芯片售价下滑得非常迅速,无论厂商如何削减支出或是改进生产工艺,对提升业绩的作用也极为有限。
PC市场表现低于预期是内存芯片产业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指出,65%的内存芯片销量来自PC行业,因此,PC行业增长放缓以及新版Windows对内存的要求降低,将导致内存芯片需求进一步下滑。
黄崇仁认为,iPhone和iPad在全球掀起热潮,压缩了PC及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成长空间,同时影响标准型内存芯片市场需求年增长率自过去的50-60%,下降至20-30%的水平。
台系厂商华邦电子多年亏损,近两年它退出了标准型内存芯片行业,转向手机和电视等特种内存芯片领域,这次转身帮助该公司迎来了自2000年以来盈利最多的年度。
虽然没有像华邦电子一样全身而退,但是越来越多的厂商确实把目光投向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生产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用内存设备,以此降低对PC市场的依赖。
与此同时,NAND闪存市场的前景正在向好,三星、海力士及美光科技各自加大投入,而作为台湾地区在此方面唯一一家具备自有技术的公司,力晶呼吁当地同行不要一味死守标准型内存芯片,要积极跨入NAND闪存领域,美光科技也应该尽快把该领域的技术授权给南亚科和华亚科。
下一篇:盘点四大终端厂商的突围之路
相关文章
- •国内TOP15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上半年业绩大PK2024-09-26
- •大联大荣获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企业,品牌实力备受认可2024-05-23
- •最新全球TOP10元器件分销商Q1业绩大PK2024-05-15
- •重磅!中国或禁止政府采购这类芯片和品牌2024-03-25
- •最新PMIC芯片市场竞争格局、供应商及发展趋势2024-03-19
- •出货量翻50多倍!这类芯片涨价20%!村田/ST/微芯/华邦电等最新现货行情 | 周行情137期2024-03-18
- •对标ST!这家国产厂商的该类芯片加速上车2024-03-15
- •马来西亚芯片的崛起2024-03-14
- •这些芯片,将大幅涨价2024-03-11
- •CITE2024开展倒计时 等你来看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驶……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