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触控技术剑指高端 电容+电磁式成主流有待市场检阅|资深人士 张磊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黄晶晶 时间:2012-12-14 10:48

       与ARM架构下的软件基本上都要做定制化的处理不同,X86架构的优点,举例来说,其USB接口可以配备的设备与终端是海量的,充分保证硬件的拓展性与兼容性。软件上面,只要X86架构以及WINDOWS7系统下应用的软件,在台式机、笔电、超级本以及平板电脑上都能使用。这就保证了软件的兼容性。     
       目前在ARM架构下,软硬件统一的程度比较低,没有成熟和完善的商务应用软件,这是短板的地方。ARM在占据移动互联领域半壁江山的形势下,如果要引导双触控未来走向大众消费群体,必须解决软件兼容性比较差的问题。      
       供应链的整合与设计能力的结合        
       有没有合适的供应链的支撑,决定着产品是否能量产。受访业内人士谈到推动量产的因素,一是设计研发上瓶颈的解决,各家公司的程度不一样。二是新产品的供应链是全新的,资源整合程度不一样,会造成产品的性能、质量不一样。三是行业里面非常重要的良率问题。“每个器件都是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像这样的整合难度非常大。一旦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越多,掌握这项技术的公司越多,那么整个行业在这块的开发与投入越大,时间久了后,良率会上升,物料成本会下降。普通大众就会感受到这个产品更多的优势以及可以接受的成本。”         
       整个供应链的变化,其实最终都是由用户来选择。当用户发现这个产品能给他带来价值和便利的时候,他就会选用。需求量上升,整个供应链都会向这样的产品倾斜。同样的道理,考验企业的设计能力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正如张磊所言,“技术不是重点,产品开发才是重点。”      
       张磊认为,没有所谓成本高、价格高的产品,只是看消费者愿不愿意为此买单,对他们来说是不是显性的需求。现在的情况是技术与市场脱节比较厉害,技术上不是问题,只是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的不好。目前的技术很多,但很多功能加上去之后,未必是消费者需要的。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是不合适的。开发过程中可能增加25%的精力,满足的却是1%的需求。导致开发量和成本增加,产品却卖不上价格。不能一味地按照消费者的想法来,而要对他们的需求进行疏理,例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对消费者的了解是有若干层次的,一种是消费者希望加一个功能,厂商就去简单地增加。另一种是消费者认为自己需要一百项功能,你却发现他对自己的真正需求都不清楚,而厂商只需要疏理前三项最重要的。在所有需求里面找到最合适的,这个能力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的,很多以技术出身的厂商,对消费者没有太好的把握。像苹果做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最先进的,而是对文化、人性、需求的把握到位。”张磊如是说。       
       与此同时,元器件成本、材料、加工成本、良品率、知识产权费用以及产品数量等决定着整个产品的成本,生产得越多,单位成本越便宜。张磊表示,数量上升,成本下降,对双触控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最终还是要为真正需要的消费者来做。国内很多产品,开发出来几天,以新技术为卖点,实际上很多都卖得不好。双触控可以做为很好的卖点,但不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只是把技术加上去,徒劳无功。       
       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开发出更多能充分应用这种技术的产品。是需求拉动产品开发,产品来推动模组技术的发展。对供应链整体是利好,但目前产品的种类仍然有限,能否成为具体下游企业的供应商,这更关键。      
       高端消费电子应用首先开花    
   
        “短期内,双触控会是一个分支趋势,从技术成熟度、成本构成等方面,都可以逐渐满足普及条件,即使现在也可以普及。这取决于能否开发出类似三星galaxy note这样的产品。关键看应用需求,若只专注于技术的全面性、先进性,在应用中很可能是给蛇加四条腿。”张磊表示,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双触控或将得到较好的应用。       
       张磊谈到,电磁加电容在大屏手机上会是一个很好的应用,5.3寸应该是大屏手机的黄金点。可能是设计双触控产品最佳的。7寸的太大,4寸左右不需要笔。以后高端智能机也未必都会做成双触控。手指触控追求的是便利性,笔触控则是精确度,显然,既需要便利操作,又要求精确度的便携产品对两者的需求比较均衡,如果某产品99%的时候都需要操作便利,只有1%的时候才需要精确性,采用这种双触控技术其优势发挥受到局限。大屏幕手机如galaxy note应当是一个很好的应用,类似的需求量可能会很大。       
       双触控并不适合所有大众消费者吗?对此,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双触控技术非常适合所有人的需求,但目前的性价比而言,可能行业应用领域,如教育和高端商务等更早接受这个技术。如果只是看看影碟和打游戏,暂时对手写功能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凡是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工作、生活更便携的产品,一定会逐渐得到普及。           
       行业用户对规格、具体应用要求会更高。例如教育行业涉及大量书写,在教学上师生之间互动,学生可以原笔迹做作业,老师可以实现批改。不需要用作业本来写,节省纸张,利于环保。这种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在韩国,由政府直接推动的E-LEARNING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全部配备平板电脑,淘汰或减少纸张的使用。从今年开始,预计有300万台的市场容量。       
       在中国也有电子书包工程,目前采用的学习设备并没有统一,各家企业都有展示的机会,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方案,也没有所谓的行业标准,对大家是一个共同竞争的平台。一旦确立了行业标准,就会有企业的产品成为行业标杆。      
       各国基本上都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引导,推动电子书包工程。同时希望社会企业再出一部分产业化资金共同做大市场。在导入期,政府会有设备补贴,最后普及化时还要看是政府补贴还是家长买单。   
       双触控平板电脑推向教育行业,到实现普及至少要三五年以上的时间,但这个市场现在已经开始升温了。而在高端商务领域,不存在这样的价格顾虑。这类用户需要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效率和工作价值也兼具游戏功能的产品。   
       随着微软平板电脑Surface的发布以及WIN8的正式发布,相信对X86架构的平板是绝对利好,双触控的平板将会有更多精彩的表现。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