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兴市场智能机酝酿发酵 国产手机远征要价廉更要物美

来源: 作者:梅丹 时间:2014-06-04 10:18

低价依然行之有效  品质、渠道亦是关键因素

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产手机为应付自身危机就以价格优势进入海外市场。当前,价格优势在海外市场依然还行之有效吗?

从笔者走访的情况来看,OEM/ODM依旧是国内厂商开拓市场的主流方式,但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功能机的利润大概就0.2-0.3美金,3.5-4寸的中低端智能手机的利润不到10个点,高端智能手机的利润相对较高,在20个点左右。

 “在海外,大部分国产厂商还是以ODM的形式在运作,以自有品牌的形式拓展市场很难,其实主要还是靠价格取胜。”孙斌说。

据了解,以自有品牌的形式拓展市场的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做到本土化就很难;其次,需要熟悉当地的渠道,甚至自建营销网络;第三,需要招聘相关人员,并且进行渠道推广、产品推广等,投入很大。“找一些现有的渠道,以ODM的形式运营,可能做的更好。”业内资深人士吴先生认为,除非像华为、OPPO等做精品、在当地有品牌积淀的手机厂商才有机会。至于国产厂商一贯采用的价格战策略,该业内人士称,在海外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价格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如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市场,用低价渗透很有必要。但他同时也指出,在南亚、东南亚市场,如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当地的政府也在扶持一些本土的企业起来,他们同样可以把成本做的很低,而且有品牌优势,因此,进入这些市场除了价格优势,还需要保证产品的品质。另外,在拉美市场,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是低价就可以切入,要跟着运营商的策略去走,中国厂商或可以采用合资品牌的运作模式,或者与当地的品牌厂商合作。当然,欧洲市场由于消费者本身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低价策略并不可取。

对于国内中小厂商来说,由于以自有品牌的形式拓展国际市场投入大、难度大,而且以此种方式运营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很少,OEM/ODM形式被认为是比较稳妥的运作模式。因此,品牌建设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不过,从消费者的消费走向来看,必然会经历从低端到高端,从山寨向品牌化的转变,因此,即便是作为幕后的OEM/ODM厂商或也将受到波及。OEM/ODM厂商通过合作的品牌厂商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

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资深分析师表示,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趋势来看,最初购机人群的消费行为可能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有钱人买国际品牌,没有钱的普通大众购买山寨手机或半山寨手机。但随着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比如会倾向选择有基本的品牌,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即便是出口的智能手机也必然是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中国市场比海外新兴市场领先2-3年,所以,这些新兴市场可能像三年前的中国手机市场,山寨和杂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但慢慢产业会趋向品牌化。”他称,以前功能机时代,前10家品牌占据中国手机出货量的30%左右,山寨厂商或中小厂商占70%左右,但到2013年,这10家品牌占了中国整个出货量的70%,山寨厂商或中小厂商只占30%。这是因为到智能手机时代,消费者会更倾向选择有品牌的手机。没有品牌,最终必然会退出市场。

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功能机切换到智能机的市场空间正在释放,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价格固然是开拓这些新兴市场的利器,但产品的品质、渠道同样十分重要。手机行业的洗牌从来没有停止,对于众多的手机外单厂商来说,是去还是留,也许在此一搏。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