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教父56岁才创业 如今利润是华为1.6倍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 时间:2017-02-09 09:19

台积电 张忠谋 人物 台积电 张忠谋 人物 台积电 张忠谋 人物

  ‘ 带领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后,却因不服公司战略毅然辞职 ’

  1978 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加大力度向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对张忠谋,对公司而言,都是个错误。

  1983 年,张忠谋因不看好公司的战略转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离职的消息一传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门。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前往纽约,出任通用器材的总裁。

  但当时,他已是 52 岁的人,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对他而言,显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悦,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还需要一个其他意义上的崭新开始。

  ‘ 56岁重新出发,创业之初就很狂 ’

  一个 56 岁的老人,接下来还能干啥?

  张忠谋给出的答案是,重新出发,干出一番全新的事业,而且设定出伟大目标:“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代工公司——台积电因此诞生。

  在这之前,作为德州仪器三号人物的张忠谋已把持半导体世界第一将近 10 年,54 岁到台湾后,他还当了工研院院长,引领台湾科创整体前进。

  这个基础让他有了在半导体业继续追求世界级的视野、底气和能力。然而,不是有句话叫“离开平台你以为你是谁吗”?没了世界级的大平台,从零开始再干一个世界级,而且是在最烧脑也最烧钱的半导体行业,张忠谋的难不次于上青天。

  但张忠谋还是很快干成了——成功来自他在半导体业征战多年之后的观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变现状、预测未来的判断力、想象力。

  ‘ 他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产业 ’

  当时,全世界看得见的半导体公司,走的都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脚踢的路子,也就是从上到下垂直整合,什么都干。德州仪器、英特尔都是典型。

  他这个人是可以定义一个产业的,是全世界一流的、最尖端的一个人物。为什么 AMD 可以跟 Intel 竞争?AMD 比 Intel 钱少很多,但是 AMD 可以和 Intel 竞争,重要的就是有张忠谋这样的人。因为 AMD 只要设计出好的产品就行,它与Intel比设计,张忠谋的台积电和 Intel 比制造。Intel 自己又要设计又要制造,设计和制造的人都要养起来,然后又要自己去投资生产,因为那个设备从留

  出经费、发出经费、赊出经费一直上去。现在AMD设计,台积电为它制造,用制造和Intel拼。到最后,因为Intel的制造比台积电贵两倍,品质比别人差,所以Intel的制造就变成了Intel的包袱了。Intel的品牌是资产,设计是资产,但是Intel的制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设计也很好,台积电的制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Intel,打出自己的品牌,整个策略就是这样形成的。

  张忠谋的台积电价钱比Intel便宜这么多,公司的毛利还能达到50%。他定义了一个产业,救了整个台湾岛。台湾现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这个行业,而是IC这个行业。

  ‘ 80岁老人的铁腕管理:推出夜莺计划,效率惊人 ’

  最近这两年,台积电还搞出一个“夜莺计划”,在之前三班倒、连轴转、24 小时生产不间断的基础上,推行三班倒、连轴转、24 小时不间断的研发。

  这让一些员工甚至旁观者都受不了,但已经 80 多岁的张忠谋并没有丝毫手软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还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说,工作产出来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关键。“别人工作 50 小时,你比他多做 20% 变成 60 小时,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还是比你好。”这样既勤奋又有效率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台积电将独享 iPhone7、甚至iPhone8 的订单盛宴。

  ‘ 一封信让张忠谋大怒,10分钟换掉CEO ’

  2005 年,74岁的张忠谋开始了交班:辞去台积电总执行长职务,并任命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蔡力行接任,但这次交班最终让他失望并以失败告终。

  2008 年金融海啸期间,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甚至还一度滑向深渊。2009年第一季,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内。更惨的是,整整一季,台积电的产能利用只有4%。

  张忠谋受不了这个,于是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将权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而据台湾媒体报道,真正让他下决心的,并不是业绩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台积电长期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 4% 的员工特别管理。这原本是为了提高人力素质,但蔡力行上任后搞成了变相裁员,将最后 5% 员工辞退。

  后来,张忠谋收到一封信,心中一位员工的父亲恳请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儿子。一番调查后,张忠谋了解到这位已服务台积电10多年的员工一直表现优异,还曾进入前10%的奖励计划。这次是因为这位员工妻子怀孕,需要处理很多家务,但部门为了必须完成“淘汰”5%的任务,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单。

  人才和团队一直是张忠谋最关心的事,交班之后他也曾专门叮嘱蔡力行和人力资源负责人,裁员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但现在,他毫不知情,员工就这样被强制裁员,而且还是假借考核、实为裁员,有违诚信原则的错误做法。

  诚信,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强调的第一伦理。于是,毫无商量余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 10 分钟内,就做出了决定。

  ‘ 张忠谋:居安思危不适用于科技行业,必须时时刻刻思危 ’

  张忠谋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还有,他对世人如何获得成功,又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样的人?

  张忠谋认为,企业的策略分两大部分。首先是大策略,这大概接近大陆常谈的定战略;接下来是小策略,这大概相当于大陆常讲的套路或打法。张先生说,大策略要看趋势,到大“红海”之外寻找大“蓝海”;小策略则要看客户和对手,要从竞争中找准客户需求和对手软肋对症下药。

  张忠谋认为,大策略要靠领导人的洞见,洞见则来自于不断地想未来、规划未来。他说,“居安思危”不适用于科技业,因为科技业永远没有“安”这回事,必须时时刻刻都思危。台积电的思危,思的就是未来会怎样,我要怎样赢?

  但和很多一谈未来就要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家不同,张忠谋对未来的定义并不那么遥远。他说:“在科技界,你不能不为将来想,但也不能为太远的未来打算。如果为太远的将来着想,往往是徒劳无功,白花很多钱、很多精力。”他的结论是:“所谓前瞻性,台积电顶多做到未来五年。”

  张忠谋的小策略是从客户和对手中找关键痛点然后精确打击。台积电初创时的竞争者,是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其产品及合格率和台积电不相上下,但有大弱点:以代工为副业,还要求客户技术授权,在市场上跟客户竞争。张忠谋据此定出两个小策略:对外,不和客户竞争;对内要有弹性,尽量配合客户需求,并且把这两个都针对不同客户做到极致,进而快速建立了相对于竞争者的优势。

  张忠谋与任正非有不少相似:强势、铁腕、壮志雄心又脚踏实地,而且也都比较我行我素,不喜欢混圈子逗闷子,也不兄道弟、拉帮结派、走后门搞政商关系,更不投机倒把或钻法律的空子。和任正非一样,他也有点知音难觅。

  他说:“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我,但我并不准备改变”。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