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LMI公司陈志鸿: 深拓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来源:OFweek维科网 作者: 时间:2024-06-11 18:00

行业动态

今年,恰值 VisionChina 迎来具有重大意义的 20 周年里程碑,VisionChina(北京)展于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于VisionChina(北京)展上,不管是精准无比的图像识别,还是高效的自动化处理,乃至具有突破性的智能应用,皆在此汇聚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有力地推动着机器视觉行业的前行与发展。

创新产品亮相

自今年4月发布以来,LMI Gocator 4000系列智能3D同轴线共焦传感器首次亮相于VisionChina(北京)展,引起了广泛关注。LMI中国区总经理陈志鸿(Michael Chen)表示,传统3D在线检测在精度上难以突破微米级限制,往往只能达到10微米左右的水平。而传统的纳米级3D技术如干涉法,虽然精度高,但速度却不尽人意。然而,Gocator 4000 系列产品同时兼顾了精度与速度,实现了完美的平衡,其定位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别。

Gocator 4000系列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高精度、高分辨率的3D在线扫描和检测体验,更通过零阴影、无遮挡的技术突破,为半导体、3C消费电子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款全新的同轴共焦传感器,拥有惊人的+/-85度最大兼容角度,即便在极端角度下也能保持卓越性能。而其X方向分辨率高达1.9微米的精细水平,意味着即使是极为微小的细节都能被精准捕获。

LMI亚太区业务发展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陈志鸿(左)

与LMI之前推出的基于离轴线光谱的Gocator 5000系列相比,Gocator 4000系列采用同轴直上直下的检测方式,有效弥补了可能存在的检测盲区问题,并与5000系列形成互补,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风口,AI先行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对传感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等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在探讨LMI如何将智能传感器与各类机器人集成以实现高效智能制造系统时,陈志鸿表示:“LMI主要从两个核心维度出发,助力客户实现机器人的深度集成。首先,我们致力于确保与机器人之间无缝的集成和通讯,实现高效的手眼标定。其次,我们内置的智能3D检测工具,无需客户额外开发,即可轻松实现机器人的柔性检测和引导。”

此外,针对在机器视觉中引入 AI 技术这一情况,陈志鸿强调:“我们很早就察觉到深度学习、AI 给行业带来了极具颠覆性的影响。”

早在 2020 年,LMI在美国收购了一家专注于深度学习的企业,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专门的AI算法团队,致力于研究如何结合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3D检测方案。”目前,LMI的许多深度学习应用已在欧美地区得到广泛部署,尽管在中国市场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但陈志鸿表示,这将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LMI在中国经营策略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3D扫描和在线检测的全球领导企业,LMI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业务,其核心区域集中在亚洲、美洲以及欧洲。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LMI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在3C、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深耕细作尤为突出。

谈及中国市场,陈志鸿特别强调了本地化战略的重要性。他指出,由于中西方商业环境的巨大差异,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深入理解并融入中国市场文化,实施本地化策略,是确保成功的关键。“LMI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策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陈志鸿自豪地表示,这也是LMI在过去十多年里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陈志鸿也坦言,LMI在中国市场运营的13年中,与其他外资企业一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陈志鸿对LMI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凭借LMI在行业内四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和产品技术的不断打磨,公司有信心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将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

本土企业出海和外企在华投资

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出海对于本土企业而言,无疑成为了一个向外拓展的重要机遇。

对此,陈志鸿指出,出海是本土企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若不去做,企业将难以良好运转。然而,出海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一,东西方在商业文化与商业逻辑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二,国外公司对中国品牌的接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立足需要时间去逐步克服;再者,国外的运作模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出海无论是出于短视行为还是其他状况,都不能期望仅用一年或两年时间就能取得大量业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其成本要比在中国市场高出许多。

在海外市场,价格战并非明智之举。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渠道、品牌以及市场项目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将远高于国内市场,如果产品降价后无法保证利润,企业将难以为继。因此,企业在海外需要采取更为长远的策略,而非仅仅追求短期利益。

除了中国企业向外拓展遇到的情况,外企在中国同样面临着发展遭遇瓶颈的问题。

尽管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依旧能够保持一定规模,但要想实现进一步增长仍然充满挑战。市场处于萎缩状态,但竞争却并未减少,当下依然存在众多竞争。陈志鸿认为,商业的本质在于追求利润,而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下,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变得更为审慎。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