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山寨式”创新 铁电池是核武器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 时间:2010-11-18 13:51

比亚迪201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2.4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净利润24.21亿元,同比增长106%。从2007年起,比亚迪每年的销量都实现翻番的增长。15年间,公司已经涉足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从创业初期的20多人,发展到20万名员工,从外租厂房到拥有11大工业园区。王传福的“梦想”看起来越来越宏大,现在不只是有电动车梦想,还有储能电站、太阳能计划等共计三大梦想。

  17年前王传福还只是电池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专家而已。1993年,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委派到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看到日本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1995年,王传福迈出了从研究专家到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步,在深圳注册成立比亚迪公司。随后,巨大的手机电池需求,让比亚迪在充电电池领域打败索尼、三洋而得以快速崛起。至今,比亚迪仍在二次充电电池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王传福有个信念:“我不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会做不到。”这句话并非凭空而来。即使是由电池技术专家合情合理地转做电池制造,王传福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那时候镍镉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至少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而比亚迪的全部资金只有250万元,银行是不可能给这样一个企业贷款的。王传福没有害怕,没有资金就靠人。他和一同创业的几位朋友通宵达旦地查资料、做设计、写流程,愣是设计成了一条由100多道工序组成的人工生产线。现在颇为著名的比亚迪“夹具”,就是在那时设计成功的。“夹具”即在放螺丝的位置设计一个洞,人手只要把螺丝放进洞里就不会歪。人工生产线必然带来成本的大幅降低,据百富勤当时的报告称,三洋每块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高达4.9美元,而比亚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

  有人称,比亚迪完全是“山寨式”制造。王传福实际上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他常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比亚迪从成立开始,就懂得如何规避专利。所以,状告比亚迪的三洋、索尼及其后来的富士康,最后都以败诉告终。

  这种“山寨式”制造,迅速带领比亚迪扩张到汽车、手机及其他IT产品的制造领域。2003年比亚迪通过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动用2.54亿港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正式进军汽车业;次年,低调进入手机代工业,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诸多手机厂家成为其固定客户;随后,比亚迪又向笔记本、上网本等电脑领域进军,今年又传出其开始代工电子书的消息,并且已经拿下了方正飞阅的代工订单,最近又宣布即将进入平板电脑领域。

  手机及IT产品采用“山寨式”制造,自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些产品已经进入成熟的规模化制造阶段。令人咂舌的是,比亚迪进军汽车业所运用的手法竟然也来自于此。“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这是比亚迪在参加2004年车展时印在其宣传画册上的一句话,也是王传福进军汽车业的宣言。

  比亚迪在汽车领域通过拆解世界最先进的汽车,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把它改一改,以此迅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这一次业界有点不太看好这种简单粗暴的制造模式,毕竟当时汽车在人们心中还是有些“神圣”色彩的。所以,即使王传福投入了20多亿元坚定地要做汽车时,比亚迪却遭遇了基金“洗仓”事件,一天之内,比亚迪股票跌幅超过21%。

  2006年,经过两年的沉默期,一款命名为F3的比亚迪轿车终于下线。F3一经推出便令业界哗然:不仅外观与丰田花冠如出一辙,而且部分零部件甚至还能与花冠通用。以至于至今不少F3的车主会将比亚迪的车标换成了丰田的。比亚迪简直将“山寨”演绎到了极致。所幸的是,F3成为中国最畅销的轿车之一,销量一度超过了大众捷达和丰田卡罗拉等著名品牌。随后,在汽车领域比亚迪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证明了好的山寨其实也是一种创新。2009年,比亚迪汽车全年总销量近45万辆,预计2010年达到60万辆。

  王传福的豪情,一部分来自汽车销量的一步步攀升,而更大的是来自于他对电动车的无限希冀。但电动汽车与王传福以往所涉足的任何行业都有所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没有任何可以模仿的先前经验,王传福浸淫多年的“山寨方式”几乎派不上用场。王传福拿什么实现新梦想?

  延伸逻辑

  2003年在正式进军汽车业的同时,比亚迪已经悄然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传统汽车只是王传福踏的一个跳板,电动汽车及以后的储电站、太阳能计划才是他的终点,而后者无不与电池有关。有资料记载,王传福对电动车电池的研究始于1998年,如果不是相信自己能够拥有电池——电动车核心技术的话,2003年的王传福可能根本不会选择进入汽车业。汽车业,似乎成为实现这个冶金物理化学硕士电池梦的载体。

  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售价高等问题,一直是王传福追求的目标,他将时间设定在3-5年内。果然,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第四年,推出了双模电动车F6DM,也就是“汽油车+电动汽车”。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该车使用的电池并不是王传福一直看好的锂离子电池,而是铁电池。他说:“这是比亚迪的核武器。这就是我们敢放言在2025年拿世界冠军(全球汽车业销量老大)的理由。”2008年,比亚迪再接再厉,下线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用的也是铁电池。铁电池让王传福的电动车梦想又前进了一步。目前比亚迪在惠州有一条全自动化的铁电池生产线,产量足够前期电动车面对个人的销售。

  今年5月,比亚迪联合深圳鹏程出租车公司,投放30辆E6进入深圳作为出租车。此车号称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能跑300公里,15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王传福称,今年下半年E6预计登陆美国市场,明年则将在国内实现批量上市。

  这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正在实现“山寨”无法复制的梦想。带着对电池技术的热爱,王传福又要开始太阳能发电站、储能电站的建设。王传福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在随着比亚迪产业的扩张,而逐渐延伸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今年比亚迪放出风声,要进军家电业,切入点依然与能源有关,即做节能家电。

  除了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之外,正如芒格所言,王传福还兼具韦尔奇的企业管理能力。他知道怎么去整合资源,并知道怎么把制造出来的规模产品销售出去。比亚迪在所涉足的领域几乎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正是这种垂直资源整合方式,成功地完成了比亚迪的扩张,这可以说是比亚迪发展的另一个内在逻辑。

  随着比亚迪走入汽车行业,由原先的B2B,变成了B2C,营销模式已与过去完全不同,比亚迪怎么切入固有的汽车渠道?

  这一次王传福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他竟用销售手机的方式卖汽车:经销商实现分网销售,每个网的经销商只销售该网内限制的车型。比亚迪在中国有A1—A4四个网,每个网都有自己的标准车型和盈利的重量级车型,比如A1网的F3、F6,A2网的F0、L3,A3网的G3,A4网的M6、I6。

  对比亚迪这样的新品牌来说,这样的分网方式,十分有利于渠道的快速扩张,“比如,在深圳A1网有5个店,你要把它扩成10个店,现有经销商肯定不干。我们的做法就是把F3改一下,看得见的地方都不一样,看不见的地方都一样,变成G3或L3了,用A2或A3网销售,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扩大网络,因为车型不一样,大家相安无事。这样我们的店数就很轻松地从200家扩到1000家。”王传福在年初的业绩说明会上曾对此给予了解释。渠道内的“人海战术”形成了比亚迪汽车业务从10万、20万、40万辆的连年翻番。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