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品牌的秘密生存法则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 时间:2012-02-15 09:15

      这真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2009年秋天,一次与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的密会中,宇龙酷派董事长郭德英向王演示了一款正欲筹划上市的新机 N930,这款机器装备了德州仪器OMAP3630处理器—这是当时单核芯片领域的顶级产品,机身做工也因采用罕见的钛合金和陶瓷材质而令人津津乐道。此 外,其免费中文精品软件应用亦超过3000个,在国内仍独树一帜。

  王对该机赞不绝口,他提出的改进要求只有一个,能否将手机操作系统由Windows切换至Android系统。这一要求令郭德英颇感为难—要知道正是凭借Windows平台良好的商务性能,酷派方才成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商务手机厂商之一。

  事实上,酷派手机的操作系统正是郭的心病。酷派长期采用Windows系统,与微软的合作亦长达五年。而对于初出茅庐不久的Android系统,酷派不仅毫无技术积累,且落后同行已久,追赶乏力。技术狂人出身的郭也知道Android系统颇不稳定,前景难料。

  早在这次会面的数月前,酷派内部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历了多次秘密争论。批评者称尽管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研发领域倾尽所能,但还是不能敏锐捕捉到颠 覆性的科技潮流,而且在新产品推出上总是慢半拍。酷派在研发过程中亦有过不快的经历:一个研发中的小问题上报给微软,一年半后对方才做出决策。

  彼时,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仍是诺基亚。其Symbian系统在2009年还占据了全球47%的市场份额,与之相比,Android系统当时只 占据了区区4%的份额。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当时预计,Android系统可能在2014年赶上Symbian,事实证明,Gartner的 分析师们保守得多。

  会后,郭做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决定,酷派产品的操作系统将全面从Windows切换至Android,并坚决执行下去。“转型的压力显而易见。 这分两个层面看,以往Windows投入了那么久,放弃已做好的肯定很可惜,第二是在Android系统上如何做到差异化。两个问题带来的压力都很大,但 不做Android又不行。”酷派副总裁张光强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酷派历史上,类似的被动决策在一年前曾有过一次。2008年,国内手机市场由2G向3G升级过渡,电信运营商重组及此后的政策不明朗令其采购 几近停滞,而当时酷派完全依赖于联通一家定制CDMA手机的商业模式,后者仅占7%的市场份额。2008年上半年,酷派手机的销量仅16万部,同期下滑了 44.8%,利润更是下滑140%,从同期盈利1.24亿港元到亏损4930万港元。

  “单独做Android,很多厂商都能做。选择Android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张光强说。这意味着酷派不仅需要将不够稳定的 Android系统做得稳定,还要将酷派此前的用户体验全部平移至Android平台上,在Android与自有特色之间重新获取平衡。酷派以前的特色在 于以联系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用户从联系人切入即可连接到所需的应用,这与其他厂商单纯只改Android界面差别极大。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

华强资讯微信号

关注方法:
· 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搜索微信号:华强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