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英寸晶圆厂大幅增加 华力12吋新厂年底启动
晶圆是集成电路器件的载体,其按照直径一般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近年来12英寸逐渐开始成为国际大厂的主要技术产品。
因为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这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成本,但同时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近年来,中国大陆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作为集成电路基础材料领域的晶圆制造也得到了国家的极大支持,且引进和自建了不少12英寸晶圆生产线。
8条产线已开始量产
从各家厂商公布的具体信息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包括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三家国际大厂和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武汉新芯(已属于长江存储子公司)三家国内厂商的8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开始量产。
作为全球顶级的IDM厂商,三星、英特尔和SK海力士分别在西安、大连和无锡建设12英寸晶圆生产产线,主要用于生产包括3D NAND和DRAM在内的存储器产品,其工艺技术水平也最为先进。
国内的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则主要以代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处理器、逻辑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其中中芯国际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共有三条12英寸生产线,其业绩规模也已经跻身全球晶圆代工领域前五。
此外,这两年在国内存储器领域异常红火的武汉新芯也有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投入运营,该产线初期由中芯国际帮助建设管理,后期已由武汉新芯独立运作,产品以NOR Flash存储器为主。
8条新产线正在建设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国内投资建设先进晶圆生产线。
已拥有一条12英寸产线的武汉新芯在2016年3月28日宣布将投资240美元建设先进的存储器生产基地,生产目前最为火热3D NAND和DRAM产品。2016年7月16日,由紫光集团参股(二期投资)的长江存储正式成立,武汉新芯也正式成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
长江存储将以武汉新芯现有的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继续拓展武汉新芯目前的物联网业务布局,并着力发展大规模存储器,其新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预计在2020年达到30万片每月的生产规模。
此外,全球主要的晶圆厂也纷纷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投资设厂。从公开的资料来看,厦门、合肥、晋江、南京、重庆、淮安等城市都纷纷引进中国台湾地区晶圆代工厂商和其他国家先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
其中,厦门和联电合作成立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将聚焦12英寸晶圆生产,总投资62亿美元,主攻方向为通信、金融IC卡芯片代工;全球最大代工厂台积电更是在南京独资30亿美元建设12英寸产线,直接切入目前最先进的16纳米工艺,初期月产能预计为2万片;晋江和合肥则分别和台湾地区的联电、力晶成立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产品方向主要为LCD驱动IC和DRAM。
除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晶圆代工大厂合作之外,重庆、江苏淮安等地分别与格罗方德和德科玛达成合作,也将升级改建或新建12英寸晶圆生产线。
此外,未来还有一些12英寸晶圆生产线在陆续规划中,比如华力计划在上海建第二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目前环评阶段)以及AOS计划在重庆兴建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二期、2018年后)。
自2014年以来,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政策、资金以及庞大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虹吸效应也在慢慢形成。
粗略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所有已量产的12英寸晶圆产线产能已经超过40万片每月,预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会超过100万片。这一现象也表明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已经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
华力微12吋新厂年底启动兴建 与台积电、联电拼战大陆版图
大陆12吋晶圆厂华力微电子受惠于联发科、华邦、北京兆易创新(GigaDevice)等大客户订单,包括通讯、NOR Flash晶片产能供不应求,不仅旗下12吋厂生产线满载,规划多时的第二座12吋厂可望于年底前宣布启动兴建,预计新厂将直接切入28奈米製程,2018年正式投产,届时将与台积电南京厂、联电厦门厂等竞逐大陆庞大的28奈米製程市场商机。
大陆半导体产业布局规画陆续就定位,中芯国际负责逻辑晶片製造,武汉新芯挑起NAND Flash自主研发生产重任,华力微是上海市政府钦点的12吋厂生产基地,华虹宏力8吋厂则是专司特殊型晶片角色,至于IC设计领域有海思、展讯负责处理器产品,华为、华澜、忆恒创源等负责NAND Flash/SSD晶片设计。
由于全球半导体大厂纷看好大陆内需市场,陆续前往大陆设立12吋厂,包括台积电南京厂、联电厦门厂、英特尔(Intel)大连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厂、力晶合肥厂等,分别布局高阶逻辑、NAND Flash、DRAM及LCD驱动IC等产品领域。
在大陆政府提升晶片自製率政策下,近年来大陆主要晶圆厂一直处于产能满载状况,并陆续发动扩产计画,继中芯国际之后,华力微亦将启动12吋新厂兴建计画。目前华力微12吋厂月产能3.5万片,与大客户联发科策略联盟后,包括55、40奈米产能一直满载,双方更共同开发28奈米技术,将成为中芯之外,第二家量产28奈米製程的大陆本土半导体厂。
华力微预计2016年底前宣布启动兴建第二座12吋厂,有别于首座12吋厂定位在55、40奈米和28奈米製程,新厂将从28奈米製程切入,规划月产能4万片起跳,预计2018年投产,坐落地点在浦东康桥附近。
华力微将採取逻辑、记忆体双代工并行策略,且已掌握关键客户,在逻辑产品
方面有联发科基频晶片(baseband)、Wi-Fi晶片、低阶处理器(AP)等订单,在记忆体产品则已切入华邦和Gigadevice的NOR Flash产品供应链,採用65奈米製程生产。
另外,华力微亦看好物联网(IoT)应用商机,锁定40及55奈米製程应用,以及未来将成为物联网需求主流的28奈米超低功耗製程;华力微同时布局车用电子,看好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目前已进入汽车联盟体系的安全认证程序。
2018年除了华力微第二座新厂开始投产外,台积电南京厂亦将从16奈米製程切入量产,且在28奈米製程也不会缺席;至于联电厦门厂2016年底将以55/40奈米製程投产,业界推测很快会进入28奈米製程。
GobalFoundries虽然向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授权14奈米技术,但近年来亦发展FD-SOI(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r)技术,在大陆推出22奈米FD-SOI技术后,再度推进至12奈米FD-SOI技术,加上三星亦拥有28奈米FD-SOI技术,使得FD-SOI技术在大陆市场逐渐热络起来。
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
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 •我国最后一座12英寸烂尾晶圆厂被接盘!2024-02-26
- •补贴高达50%,印度为了晶圆厂,拼了!2024-01-08
- •100亿欧元!美国半导体大厂在德国建晶圆厂获巨额补贴2023-06-20
- •砸228亿元!国内这家合资晶圆厂碳化硅产能被全包了2023-06-08
- •机构:2022-2025 年全球将兴建 41 座晶圆厂,美国新增数量最多2022-11-03
- •重磅!定了,深圳砸220亿元再建12寸晶圆厂2022-10-24
- •加速12英寸大硅片国产化 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项目开工2022-06-14
- •消息称德国将为英特尔马格德堡工厂补贴68亿欧元2022-06-13
- •5-20%!晶圆厂涨价蔓延!芯片“结构性需求”之无奈?2022-06-08
- •5-20%!晶圆厂涨价蔓延!芯片“结构性需求”之无奈?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