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做更独到的东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时间:2012-09-06 11:05
1971年,郑崇华自筹30万元台币,在台北新庄民安路成立台达电子,当时创始员工不过15人,四十一载筚路蓝缕,如今的台达全球营收约70亿美元,雇员超过7万人,创立以来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6%,成为全球开关电源供应器与直流风扇产品的领导厂商。
而郑崇华却为人低调,只愿意隐藏在这家领袖级公司背后运筹帷幄,虽在外界声名不显,却在台湾岛内被企业界认为是“最被低估的企业家”。
而今,年逾75岁的郑崇华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2012年6月,这位行业备受尊敬的企业家正式宣布退休,不再续任董事长一职,只担任公司董事,并出任荣誉董事长,由海英俊接任董事长,郑平担任CEO。郑崇华自述,“多年前即开始规划接班梯队,8年前任命职业经理人海英俊先生担任台达副董事长暨CEO,实已开始逐步交棒”,而新任CEO郑平为郑崇华长子。
在盛夏的北京见到退休后的郑崇华,他表情轻松,一脸和气,笑谈自己不再需要为业绩而紧张了。他与本报记者分享了其交接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一个高速变动的行业浸淫40余载不衰的心得与思考。
变革图存
《21世纪》:大陆正讨论“人口红利”消失的话题,作为一家大型制造商,你们如何应对挑战?
郑崇华:我们有过相关的经历。台湾有一段时间,提倡“两个孩子恰恰好”,很快,学校就从三个班级变成两个班级,然后两个班级就变一个班级了;工人的家庭环境也好了,选择更多,比如服务业兴起了,可以去百货店或者餐厅,服务业不像制造业那么辛苦,来去也更自由。有一阵,我们在台湾没法找到充足的工人,除了在大陆和东南亚开设工厂外,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布置自动化生产线。
其实,很多时候挑战即商机。我们做自动化生产线要买很多器件,这些器件要跟日本等厂商进行购买,价格都很贵。于是,开始自己来发展一些器件,每年增加一个项目,加了好几年,就自己全部都做出来了,于是就卖全套设备,这就需要提供匹配的服务,今天,台达已经把自动化生产线部门变成一个“系统服务”部门。
上一篇:渠道扁平化背后的厂商关系本质
下一篇:日企能否活着离开中国
- •大模型竞争升温,AI芯片管制难以限制发展2023-04-18
- •台积电在争取扩厂一事上,态度积极,表示这是要和全世界竞争2021-09-03
- •富士康成立工作组应对立讯精密竞争?回应来了2020-10-27
- •从代工价格上涨看8寸晶圆的供需关系和竞争优势2020-09-14
- •消息称英特尔将用30亿美元预算与AMD展开竞争2019-10-14
- •群创要跟友达合并?股东:有利于竞争2019-06-21
- •PCB 业的“三高”竞争趋势,依旧相当明显2019-04-22
- •英伟达豪夺Mellanox拓新添竞争 “曲线救国”难掩惶恐内心2019-04-19
- •英伟达豪夺Mellanox拓新添竞争 “曲线救国”难掩惶恐内心2019-04-03
- •荣耀总裁赵明:全球化手机品牌最后只会剩四五家2018-12-27